我們講了關於禪的中心思想就是自性清淨的觀點,……,是把幾個主要的佛教思想對佛性的說明加以融合,形成了《壇經》裡面比較特殊的觀念。這個觀念其實是對於禪的境界、禪的修行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談到禪的境界,如果我們悟了,就見到自性清淨;……。如果悟了,見到自性清淨的時候,顯現出來的境界在《壇經》裡面講,就是定慧一體。……
六祖講定慧一體,其實非常簡單。他說,“即定”,定的時候,慧就在定,“即慧”,慧在運作的時候,定就在慧裡。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如如不動的同時,了了分明。這樣的說明,就是講定和慧不是分開的兩個作用。……
六祖把它融成一體。就是說,你在定的時候,慧的作用就在定裡面,在慧運作的時候,定的作用就在慧裡面,兩個不是分開的,……他拿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燈點亮了,點亮的作用就是慧,這個燈就是定。這個燈和亮是不能分開,分開就不是了。
燈是“體”,亮就是它的功能,它的作用,兩者不能分開。沒有這個燈,不能點亮;不點亮,就不叫燈。這個比喻是從世間的角度來說明。六祖在《壇經》裡面的意思是,這兩個作用是一體的,不能分開。就是說,當你悟的時候,見到自性清淨的時候,你的心就是定慧一體 —— 一方面是如如不動的“體”,一方面是了了分明的“用”。但是你要有這樣的境界和體驗,心要有完整的功能,就是悟到自性清淨的時候。……一念悟了,見到自性清淨了,你的整個心的功能就是定慧一體,沒有分開。
這在其他的教學裡面沒有說得那麼直接。雖然我們常常說以定修慧,或者以慧求解脫,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把定和慧分開的,沒有直接地說它是一個整體。……
傳統上說,修定和修慧到一種相當同等的深度,我們叫做“俱解脫”,就是你修慧解脫了,同時你的定也比較深,所以也解脫了。還有一種解脫是依比較淺的定,最後在修慧中解脫,這個叫“慧解脫”。有這兩種解脫,它們的分別在於,“俱解脫”的這些聖者習氣比較少,到佛陀的時候,就沒有習氣了。沒有習氣是修定的功能來磨的。我們的習氣是貪嗔的煩惱形成的各種慣性的行為。我們修定的話,無貪無嗔,可以慢慢地把習氣消掉,但是如果定不是很深,修慧成就了,破了我見,解除了理性上的迷惑,解脫了;可是因為定的力量不是很深,還有很多習氣,定和慧的功能還是分開的。六祖的《壇經》把它講成一體,即定之時,慧在定,即慧之時,定在慧,沒有分開,是一體的;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這樣的說法,跟傳統有不同,也直接點出——你只要悟了,見到自性清淨,你的心的功能就是定慧一體,就是證到這個境界。……
(摘自[繼程法師《壇經》講錄 : (二)[定慧一體](2015年8月1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