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裡有許多公案,都能讓我們領略這樣的智慧。
例如有則故事說道,一位禪師的東西被小偷偷走了,別人都覺得這個小偷做的是壞事,但禪師卻沒有關係,他偷了這些錢,表示這幾天他有錢花用,那麼至少這幾天他就不會做壞事了。對禪師來說,小偷今天雖做了壞事,但之後的幾天他不做壞事,那麼這幾天可能就是他的一個轉機。
這就讓我們想起前幾天提到「良寛禪師送月」的公案,小偷雖然偷走了禪師的破袈裟,但最後他卻是洗得乾乾淨淨,將袈裟物歸原處。所以禪師洞見的是轉機;至於我們,大概會認為善惡分明,小偷就是要抓起來,但這樣是否會失去了一個讓他改變的機會呢?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小偷到廟裡偷香油錢,正巧被老和尚撞見,於是老和尚對小偷說:「你拿這個錢去用,要先跟佛菩薩拜一拜,說一聲。」小偷也佷聽話地照做。後來小偷還是被逮了,在他的囗供𥚃也提及曾到廟裡偷香油錢,於是老和尚被請去當證人。可老和尚卻說:「他沒有偷,因為他已經跟佛菩薩說過了,"不與取"才叫偷,至於佛菩薩默然,那就是認可了,所以他沒有偷。」因為老和尚的話,這個小偷的犯行少了一個,罪就判得比較輕,他出獄後,就找老和尚出家了。
像這樣的智慧,我們很難想像,也很難做到,對不對?但我們先前也談到,禪的智慧丶禪的慈悲,並非是要做出什麼大事,而是要在現實生活中,很自然地將禪的慈悲與智慧融合在一起。
(摘自繼程法師《壇經講記》,頁168-1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