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壇經講記》禪話--慈悲心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一位禪修者在河邊打坐時,發現一隻蠍子掉進水𥚃掙扎著,他伸手將蠍子撈起,卻被蠍子的毒刺給螫了,痛得不得了,不過他還是繼續打坐。過沒多久,他發現蠍子又掉進水裡,於是又把牠給救起,這次還是給蠍子螫了。就這樣,他一共救了蠍了三次,也被螫了三次。一旁的漁夫見狀,不以為然地問道:「你明知蠍子會螫你,為何還要救牠?」「螫人是牠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禪修者說:「我救牠,是因為慈悲心的運作,我的本性不會因為牠的本性而改變。」說話間,又聽到蠍子落水的聲音,禪修者毫不猶豫地立刻出手相救,卻被漁夫阻止。漁夫將一根枯枝遞給他,讓他用枯枝將蠍子撈起,放在岸邊,而這次他沒被蠍子給螫了。事後,漁夫告訴他:「慈悲也是要有智慧的。你的慈悲並不會受惡法的影響停止運作,但也要用智慧,採取合宜的方法,總不能老是拿自己的手給蠍子螫,那對自己就不夠慈悲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其實禪門中,有許多的故事丶公案,甚至是一些禪師的事蹟,雖未必全都真實,但它們之所以被傳頌,乃在於它們蘊合了禪的意涵在其中。例如這則救蠍子的故事,就是將慈悲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做了很生動具體的表達,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禪的智慧不是在自身之外再加上什麼,只要依其原原本本的様子自然運作即可,而這也貼近了六祖所謂「自性清淨」的要義。
(壇經講記》,頁169-1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念佛与开悟

  我们知道,在禅堂里面,禅修的重点是静态的用功。静态用功中心的部分,就是在静坐中修。在静态的时候用坐的姿势把我们的身体调正、调和,放松身心,用身体这个支点作为修行的基础。既要把身体调好,又要持续性地保持放松与调和,这就需要有不同的技巧的运用。   静态的方法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