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生命的容器中塞得滿滿的,還是留下很大的空間;不論所裝的是棉花,還是鑽石,都可以是生命的選擇。雖然這選擇有著一些不可知,或不得已的因素。
這些選擇是由生命來作的。雖然受到一些因素的牽引,而不是完全自主的,但在作選擇時,還是有一定的主動的。
也許在作出選擇時,主動力並未強過因素的牽引,但終究還是作了。而且在過程中,因素的變化、主動力的改變,也許還是會有不同的機緣的,或者還會作出完全相反的選擇。
因此這都不是重點所在。重要的是作出選擇的過程中,有沒有清楚的認知到這種種的因素與個己。作出選擇後,能不能安於現實,或所作的選擇。
當然認知了,也安下來了,也許還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含有不得已,或既選之,則安之的心態。
縱使如此,也常常能使生命獲得安頓。但若有機會改變時,還是會改變的。其過程仍需重新認知與安住。
如果是不論什麼狀態所作的選擇,除了認知與安住,還能積極的去滿足,並欣賞和享受選擇,當然是更能安頓了。有機會也還是可以作出調整與改變,但仍然是在過程中滿足而欣賞及享受。
生命能如此去安頓自己,沒有負面的心態,而不論作什麼選擇,在什麼狀態中選擇,選擇的結果是什麼,都抱持著積極、正面的心態,充份的對自己負責,更充份的享受這些過程與結果。那就再也沒有任何狀況會使自己煩惱了。這一切煩惱引生的因素都消失無蹤了。
生命若到了如此境界,還能用什麼形容詞來形容,也許任何好的詞句及讚美的字眼,都是多餘的了。
二○○六.十.廿四 般若岩
摘自繼程法師《日日是好日》
http://www.tzuentemplesf.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5:article3&catid=44&Itemid=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