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慈悲

因为他人的错误或问题,让自己苦恼或生气,这是不是很愚蠢?
其实这不只愚蠢,还对自己不慈悲。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
慈是增长快乐,悲是减少苦恼。

常有人以为予乐是给予他人快乐,拔苦就是拔除他人的苦恼。
这是对的,但在给予与拔除中,
难道都是对外、对他人吗?
这当然也包括对内、对自己。

其实一个对自己都不慈悲的人,如何对他人慈悲?
一个真正对他人慈悲的人,怎么会对自己不慈悲?
慈悲的予乐拔苦,必是双向、内外、自他皆含摄的,
这才是真慈悲。

其实这道理也非常简单,不需讲得多深奥。
从缘起互动的角度来看,自他必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没有单向的动力、单向的施予。
因缘的运作,是双向对流的,是互动互依的。

任何想从单向获利者,或单向的施予者,皆无法达到效果。
纵使在短时间中、表相上视为如此,
也必成为后遗的副作用,或根本无法完成。

只有见到缘起的互惠互利,在实行慈悲时,才能平等运用,
并在过程中发觉,施予越多,
自己的成长也越快,修养也增进。
同样地,当自己愈对自己慈悲,就愈懂得去关心,施予他人快乐。

因此,若因外在的因缘,而会让自己苦恼,或减轻自己的快乐,
如何去实施慈悲呢?
只有保持慈悲的心,才能在互动中转为主动,
将快乐散发于他人,助他人减轻苦恼,
常乐是慈悲最美的姿势。

-- 继程师父《禅味六十》(法鼓文化出版 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念佛与开悟

  我们知道,在禅堂里面,禅修的重点是静态的用功。静态用功中心的部分,就是在静坐中修。在静态的时候用坐的姿势把我们的身体调正、调和,放松身心,用身体这个支点作为修行的基础。既要把身体调好,又要持续性地保持放松与调和,这就需要有不同的技巧的运用。   静态的方法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