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存乎一念,分别在于迷悟,而我们修行为的就是要觉悟。如此理解,我们就会发现,《坛经》真的是太妙了!它把汉传佛教三大体系的思想全部揉合,但又能抓紧佛法最中心的部分。
六祖虽然不断讲“自性清净”,让人以为他偏向唯心的如来藏系统,可综观他阐释的整个法义,他把唯识在修行上最主要的部分,即强调“转化”的方法也加了进去,同时又不断提醒我们,清净与杂染是因着我们一念不觉,而产生了分别,但对于清净的自性来说,两者是没有分别的,这又是中观的“空”的思想。
了解这点后,我们就能明白,何以后期的禅师,在开悟后,他们真的是“严土熟生”。“荘严净土”就是建设丛林,而为了“成熟众生”,他们便发挥各种方便的法门,乃至于能够与音乐丶文学丶书画等中国艺术结合,这些艺术形式之于他们,全都是度众的方便。⋯⋯五欲⋯⋯到了禅师身上,他们则将之视为度众生的方便。所以染与净的分别,不在其本身所显现的外相上,而视乎我们的心,这样的诠解方式,和如来藏系统就不太一样了。
把握了这点,我们就把握了禅的中心思想,接着就要将所学的方法与之结合。怎么结合呢?我们一直强调所用的方法,是禅的方法,⋯⋯所以不论方法用的是默照或话头,都要回到《坛经》这个源头,而《坛经》本身亦非凭空而有,而是以佛陀的教法为其源头,所以从佛陀以迄《坛经》,将这些全部串连起来,就是我们这一次消化的整个历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