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252:人心就是佛心,所以在修的时候,一定是依佛性而修.佛性是甚么呢?佛性就是无我,就是空。所以,在修时,一定依无我、空来修……大多数修学佛法的人、或是进入到禅堂用功的人,基本的义学都具足,他们知道佛性清净、清净就是空,空就是清净。所以,用功时,一定是依这个来修。如果用个这较具体的方式就是依真如心来修。依真如心怎么修呢?就是在每一个修学的方法运用时,都一定依空建立。在修学时,念念都觉悟到是空。
页253:禅宗就把这些义学的部份都简化到只有个观念──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是空性。
页254:疑情就是平所讲的好奇心.对这个有点好奇,想要知道.想要知时,多数会有一个观念,就是那个东西我一定可以知道,一定会有信心。所以,在参话头时,不是在找一个答案,知道说这个东西我想知道,我一定会知道。那么,在信心方面这样建立了以后,就会一直追究下去。
页255:我们在参话头时,不在找甚么答案,只是要用这个话头凝聚我们的疑情,最后把这个疑情打破.打破了以后,它是怎样的一回事?就是打破了。破了参就是一种开悟。
页256:比如说,参话头或是依佛性,依空来作观,往往还会再有不同层次的悟境出现。那么,到「决定」,就是不退转,就是真正的开悟.破了这个牢关真正的开悟,不退转,他们才会出来教化众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