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禪修】佛教的修行不只是禪修
原创 2016-08-10 继程法师
********
佛教的修行不只是禪修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这个讲座的题目“佛法的修行 — 修行佛法的次第” 你们订得很大。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尤其在西方社会,就是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可能是直接就把佛教跟禅修连接到一起或等同了。所以一讲到佛教的修行,好像觉得基本上就是禅修。当然,在西方世界的认知里面,这一点算是蛮准确的。但是从整体佛教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认识还有一点比较不足的地方。当然,我们是可以先从禅修来了解佛教其他方面的一些修行。
我们就先从禅修的角度来看。这边大部分人看到“佛教”就想到“禅修”;然后来学习佛法的话,也是直接用禅修的方法。 如果你们有禅修的经验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没有禅修经验,也许就不那么容易理解,因为大部分人一进到禅堂去打坐或者参加禅修课程的时候,第一个面对的问题就是有很多的妄念 。
很多人会来禅修,是发现内心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妄念,可能找了很多方法包括一些心理辅导之类的,都发现没有办法,认为佛教的禅修可能可以直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有关禅修的资讯,好像都在谈禅修的功能。有的说,有什么大问题或心理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你进禅堂就可以解决, 甚至所有问题就都没有了。这是一般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是学佛的人呢,接触佛教以后,又接触到一些跟佛教有关的禅修的法门,就想早一点开悟, 因为听说开悟过后是很神秘的体验,有很多的能力之类的。这大概是我们得到的一些讯息。
抱着这样的一种心理来禅修的人大概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当他进到禅堂以后,可能老师教的方法或者是他顺着禅修的课程进行运作,原本是心里有蛮多问题和妄念,想要通过禅修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处理妄念,甚至想要开悟,以为打禅以后大概就可以开悟,却没有想到进到禅堂开始打坐的时候,原本有的问题常常还没有处理却又发现到更多的问题。因为在打坐的时候发现到更多妄念,这些妄念在没打坐时可能还没发现,打坐以后才发现,很多人来参加禅修的时候发觉到这个现象,甚至有些人就会认为是打坐让他有更多妄念。但是从禅修的角度来说,打坐是让他发现更多妄念,这些妄念不是因为禅修而有,而是因为禅修才发现。这种情况让很多来禅修的人在初阶的这个阶段就起了很多疑惑,因为从他们得到的信息里看,禅修可以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是让他们减少这些妄念, 可是在真正用功的时候,却发现有更多妄念。这种情况就让一些人觉得自己不适合禅修,或者有些人觉得禅修不能够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有些人开始很有兴趣,甚至抱着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就进来了。可是一用功发现竟然不是他想像的情况,所以很多人就退心了,就不想来禅修了,或者认为这个不是他要的方法。当然他还会再找其他办法。不管找什么办法,只要是用禅修的方法来用功的话,基本上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
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身体的和心理的。我们利用禅修方法来打坐,仅仅坐下来就会发现到身体有很多不舒服的觉受会显现出来,还发现意识里面的妄念比平常更多。其实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显现出来,我们不能说是好或是不好。这些原本潜伏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容易发现,只有通过禅修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从禅修角度来看是好事情,因为它让你发现到你的身体没有放松,没有调伏,也让你发现你的心或者意识太紧绷,太过紧张,甚至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这是平时你不容易发现的。甚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你看到的是很表层的,可是当你禅修的时候,你会看到内在的问题、根源,是比较内在的。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的观念,可能会认为我们禅修了才出现更多妄念。其实应该说,我们禅修了,发现了自己潜伏着的妄念和问题,甚至有些问题是比较根本、根源的部分。如果没有通过禅修,可能会看不到这些。
假如你了解了这个情况,然后又能够比较细心的去观察这些在打坐时候出来的妄念,你就会发现,妄念都是平常生活累积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在我们的意识里面突然跑出来的,而是长期累积的。有些我们忘记了,可是打坐的时候我们忘记的东西就涌现出来。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我们平常生活,每天这样忙忙碌碌不断用五根去追逐外在种种现象的时候,我们很少有机会去看看比较内在的心理活动。当我们打坐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忘记的,甚至有时候有意逃避、有意压抑的、我们不喜欢的妄念,我们把它压制了下来。因为打坐的时候你没办法逃避,你内心比较内在的作用,浮出来的妄念,平时可以逃避、可以转移注意力在别的事情上面,就感觉没有这么多问题,可是打坐的时候没办法逃避。由此我们最主要的是发现到妄念都是平时累积得来的。常常这些会干扰我们、障碍我们的妄念,都是比较负面的,也就是说,比较负面的行为和负面的想法比较容易干扰我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知道,禅修能够帮助我们处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用方法的时候或者打坐的时候会把我们的问题从比较深层的部分挖掘出来,这就表示说这个方法有用。有这样用途的同时,也表示如果能够继续用禅修的办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我们的问题。我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方法。我们可以直接的去面对妄念,然后用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妄念。不过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也发现,假如这些妄念力量太大的时候,我们的方法没办法用上去。这是很多禅修的人会发现的状况。所以直接处理问题相当不容易,因为这些妄念是我们长期累积而有的,是从小到大不断累积的,很多时候这些障碍是比较负面的行为、负面的情绪导致的。
所以,谈到这里我们就看到,佛教的修行不只是在禅修里。很多人以为佛教的修行全部在禅修里面, 其实不止,因为我们发现,问题不是禅修的时候才有,而是日常生活中累积的。假如我们要从比较根本的或者是比较普遍性的去处理, 那就不只在打坐中,就必须回到日常生活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佛教的修行不只是禅修,而禅修只是其中一部分,它也必须要回到日常生活。佛法里面我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个基本原则涵盖一般生活所必须做到的。如果能够做到,你就会发现在禅修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已经处理好了。如果没有做的很好,你就会发现问题会很多。
佛教对这个“恶”和“善”的基本的定义也相当简单。所谓恶,“诸恶莫做”,就是所有不好的负面的事情不要做。那么恶的事情定义是什么呢?就是做出来会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事情。比如说很简单的,我们想要用不好的语言去骂人,表面上看起来这话出来以后对方就觉得受伤了,因为可能这句话太粗太重,所以就伤害他。但是从佛法的角度看,我们在伤害别人的同时先伤害了自己,因为这句不好的话还没有讲出口的时候,它已经先经过自己的心或者意识,这个经过是重要的过程。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没有打坐,你骂完很快就忘记了,或者把它压制下来,以为可能就没有这样的一回事了,可是打坐的时候这个话就会跑出来,跑出来的时候它就干扰你,让你没办法用功。在行动上,我们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样的我们自己本身也会受伤害。这样累积多了以后,你打坐的时候它就变成妄念干扰你。所以,佛法的修行就要回到日常生活去。很简单,当我们的行为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时候,一方面这种行为造作出来导致我们可能会有很多不安的心理,恐惧的心理。比如说,我们骂了一个人,用了很粗的话骂出来,我们会担心别人骂回我们,心就不安,甚至会担心这个人会不会报复,就像做了一件事情带给我们负面的那种情绪、那种不安。这种情况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一定会跑出来,跑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障碍你禅修的方法。这就涉及佛法其中一部分的修行。这部分的修行看起来很简单,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就有的现象,但是其实它是蛮重要的。如果跟禅修结合起来的时候, 我们就发现到它真的很重要。
所谓的善,就是对别人有好处的,就是说你做那些事情能帮助到他人,那个人可能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帮助他,把一些事情做好,或者有些事情做出来对对方有利益的,这些都是好的事情。在佛法里面把这个方法或原则讲的比较直接的,就是不去做不好的事情。佛法里有持戒的方法,教我们不要去杀生,不要去偷盗,不要去妄语,不要做一些邪淫的行为,不要去用会让我们沉溺的、变成坏习惯的、伤害身体的饮料或药物。实际上,这个过程在防止我们作恶的同时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保护我们的行为不去侵犯到别人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好的事情呢,那就是布施 — 看到别人有需要,经济上有问题,我们就帮助,能力上有问题我们能帮上就帮助;还有,比如说知识方面的,其他方面学问之类的。或者是这个人恐惧了、害怕了,我们可以安慰,让他们安心。这些对别人有好处的我们都可以做。
我们也会发现一个情况,如果我们犯戒,做了戒律告诉我们不要做的事情以后,心里会很不安;当我们帮助到了别人,就会感觉到心里很欢喜。因为你帮助到别人了,然后你自己本身有一种正的能量在不断酝酿,负面能量的干扰减少了。负面的能量减少了,正面的能量增长了,在禅修中你就很容易安定下来。日常生活中需要把握的行为上的原则其实是在佛法的修行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我们比较容易发现的,有些人喜欢去骂人。喜欢讲别人的坏话甚至于诅咒别人,你就会发现到你的心的扭曲。如果平时讲的都是好的话,鼓励别人的话,祝福别人的话,你就会发现你的心很光明,很亮,很正面,那么这样的能量在运行的时候,对你的禅修就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我们知道禅修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回到现实生活去,一部分要这样处理。另外一部分当然是进到禅修里面去用功。
谈到恶和善的行为,可能比较不容易直接用其他的行为来比喻,还从语言上来谈。比如你总是喜欢讲一些让人很受伤甚至有些比较毒的一些话,比如诅咒人家之类的。如果你常用这种语言的话,你自己本身也会发现你的心里好像会被扭曲。还有就是常常讲这种语言的人,大家都不喜欢你。不只这种情况,你发现喜欢用这种语言的人也不会喜欢人家。可是如果你常常讲比较好的话,讲爱语,鼓励人家,安慰人家,祝福人家,对他人好的、有帮助的话,比如劝导人家之类的,教人家一些学问,分享欢乐等等,你会发现你跟人家分享这些好的语言的时候,你自己比较容易欢喜,比较容易升起欢喜的心来。还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发现到人家比较喜欢跟你在一起。你们可能也发现到了, 一个人如果常常讲这样的话,你会觉得很亲切,你会跟他容易相处,这很明显。这种情况在我们打坐的时候更直接,你常常用的恶语跑出来,都是让你的心扭曲不安。但是你若常常讲好话,你就会感觉你的心很容易有正面的能量,容易安定下来,不会被干扰。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真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话,他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他去禅修的话就可以直接做到佛法讲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禅修的“自净其意”,他就能够很直接的做到。所以,那些想开悟的人,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做好,一进到禅修,方法很容易就用的上去。如果发现自己一直用不上去,那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做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从禅修里面得到最好的受用。
我们总结一下就是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就是佛教的法门。这个总结实际上是我们必须要回到佛教的原理。佛教的原理就是因果的法则。这个法则,从我们刚才讲到的是一种事相,也就是说,你做好的事情你会得好的果报,如果你做的是不好的事情,你就会遭受到不好的果报,这是从我们现实的生活会产生的一种作用。但是,因果的法则讲的更深的时候,它就会分析宇宙世间的一切运作,它是一个法则,所以它不是有任何一个有意志作用的力量来左右它,而是很自然的运作,是自然的法则。这个自然法则最高的基本原则是所谓的“无常”和“无我”。如果我们真正通过这个原理知道了以后,在现实生活中,在禅修上面下的这些功夫,最后我们能够体会到无常、无我或者是“空”的道理,那就是开悟,或者是解脱。但是这个部分的道理,如果我们还要再讲的话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必须是你先要接受因果的道理,然后你才能更深一层的去了解为什么因果是无常,无我,空。这些一般我们都是在禅修或者比较密集的课程里面才能够更好的去谈到,因为它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说明它。
好,就讲到这里。祝福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最后悟到空性,开悟,解脱!
(回答听众提问)
问:您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是道教徒而是佛教徒?
答: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已经跟中国的文化融合。实际上在中国的文化里面,这个发展的过程没有出现高级的宗教,佛教传进来以后才有所谓高级的宗教,就是世界性的宗教。在这个过程里面,它实际是跟中国的文化已经结合,中国的佛教在意义上已经属于中国文化的佛教。中国佛教跟南传、藏传佛教,包括印度的佛教,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佛教。大部分中国人都有这个信仰,甚至信仰非常普及,跟很多文化都有结合在一起,包括道教、儒教。佛教的思想甚至影响了道教和儒教。中国的观念是圆融,所以常常变成一体。如果是有明确的信仰的话,一般都会选择佛教。
问:出家人头顶上为什么有那些圆点点的疤?
答:其实这个是比较后期出现的一种习俗,它不是早期佛教传进中国就有的,是到了明代才有。明代有这种所谓的戒疤,主要是在那个时候佛教特别强调所谓的菩萨道。大乘佛教、中国的佛教很强调菩萨道。修菩萨道就是为众生奉献,希望能够体会众生的苦。所以在出家人受戒的时候就用这种方式来体会。当然,这个是在佛教经典中有提到的。有些菩萨为了供养佛,在修菩萨道的时候,他燃灯或者燃香供佛,表示他要奉献他的全身给众生,来为众生服务。这是一种理解。另外从比较现实的角度来看,就是当时很多出家人,出家了以后要能够比较明确的认出他是出家人,所以就可以看戒疤 —— 有烧戒疤的基本上就是出家人,也就是说你愿意出家,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仪式,就可以比较明确的被认出来你是出家人。如果没有出家或者想要扮假的,像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假的出家人,他们就不愿意做这种事。所以,戒疤就好像是一个烙印,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有一些类似官方的作用,也就是在辩认出家人的时候,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认出来。这是明代过后的事。在这里也让大家知道一下,如果你们看中国佛教的电影,是明代过后出家人应该有戒疤。假如是明代以前的,是没有烧戒疤的。最近有一部电影叫《玄奘大师》,他是没有烧戒疤的,如果烧戒疤就不对了,就是历史时间上错误了。
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动中起到禅修的作用?
答:我们的禅修包括两种。一般禅修课程中静态是最主要的,因为我们平时动太多,动的时候我们的心比较容易向外攀缘 。其实静态的一些基本方法把握了,在动态中也可以用。我们在禅修课程中也会教一些动态的方法,提到一些动态用功的观念和方式,这些在动态中是可以做到的。
问:无我的话,谁在打坐?
答:那你就要自己去参啰。参破了就开悟了。
问:在你们的佛教传统里是不是有一个未来佛叫弥勒佛?
答:有啊。
问:什么时候?
答:太久了。
问:多少年?
答:几亿年。佛教有未来佛,但是要一个很长远的时间。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很慈悲,因为是这样,他就介绍了另外一个现在在另外一个世界、在另外一个空间教我们禅修、修行的佛,就是中国佛教里面普遍被认知的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净土”。这个法门在中国佛教非常重要,在这边很多人还不知道。可能佛教慢慢传进来,以后大家会慢慢发现,原来我们这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可以到很好很好的地方去,去那边用功修行,跟阿弥陀佛在一起。
问:在西方一神教的宗教里有上帝耶和华,他有他的使者。佛陀是不是也有像这样的先知或使者?
答:不会。因为佛教没有承认上帝,没有一个创造的主宰。佛陀是觉悟到真理的觉者。就有点像在物理学里,比如说牛顿的定律,他是发现,不是发明。佛陀是发现了宇宙间的真相。
问:在佛教里,男众和女众平等吗?
答:在佛教里,理性上我们是平等,也就是说大家都能够开悟,有相同的本性。但是在修行上可能有一些社会上的元素,比如说男生比较方便一点,女生可能有些地方比较不方便,这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会觉得有点不平等。这跟佛教的修行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我们也发现实际上女性修行有成就的比较少,男性比较多,其实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常常想,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社会是女尊男卑的话,也就是女权比较高的话,可能女生成佛的机会都是有的,佛经里面就有讲到有个九岁的龙女成佛。所以成佛开悟的机会是平等的,只是社会上显现出来的现象,让男生跟女生有了所谓不平等的现象,它不是佛教所讲的不平等。
(2016年波兰开示。如观居士根据录音笔录,空竹编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QwMjI1MA%3D%3D&mid=2648837446&idx=1&sn=03d66022cd8d95cbcd253c41d6d75366&scene=0#wechat_redire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